第252章 间谍卫星上天
ps:这一章写得太艰难了,将近四个小时才完成。凌晨三点,还有四个小时可以睡觉,万恶的上班!
新的一天到来了,希望大家多多捧场,有月票的给月票,没有月票的请给下推荐票。本书现在移动到历史类,榜单上各种竞争,没有办法,华丽也只能多多求助大家。熬夜到现在,不过分吧!
——————
回到基地的李岚,也没有更多的心思去关注统一和谈,一个借口而已,只要知道结果就行。他相信,以法拉赫的办事能力,足以解决这些事情了。
李岚更加关心的是间谍卫星升空的过程,说实话,毕竟是第一次,他心中也不是很有底。主要还是因为这一次卫星发射的起点有点高了,一箭多星不说,还是涵盖中低轨道,这种技术,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掌握。
因为这里面也有很大的讲究,拥有一箭多星技术,特别是中低轨道层次分部的国家,已经具备研制多弹头弹道导弹的能力了。09年,印度就试射过了一箭多星,也取得了成功,所以,全世界都对印度的烈火导弹家族,进行了高度的关注。
先不说射程,就这一方面来说,印度已经掌握了多弹头技术。而下一步就是要把这个多弹头演变成分导式多弹头,这样的导弹,就具备极强的威慑能力。弹头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主要是能够独立分别进行机动改变弹道,这才是真正考验技术的地方。
全世界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中,就属俄罗斯最为厉害,就算是美国,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也是俄罗斯对抗美国最大的杀手锏。在海军水面舰艇没落的今天,也只有这些导弹和弹道导弹核潜艇。能够让俄罗斯在和美国对抗中具备强大的反制手段。
当然,李岚发射一箭多星,其核心不是用来研制强大的弹道导弹。而是为了在短时间内,给三军部队提供强有力的卫星支持。至于弹道导弹技术。该自己研究的还是要自己研究,该发展的还是要发展。基地在导弹方面,已经给他带来的充足的种类和保障,在这一方面,他不会有吃亏的地方。
他最弱势的地方也不是陆军,而是空军,海军也还好。基地也算对得起他。就是空军一直都没有太大的起色。海军作为一支现代化信息战争下,极其重要的兵种,快两年来,一直都没有起色。李岚多少有些不爽。
不过,他也十分清楚,这种事情不是着急就可以的,特别是科技这东西,需要脚踏实地。他有信心。在间谍和科学家的努力下,黑鹰战机的升级,以及各种配套的其他机种,都会相继出现。太着急的话,要是脚步跨得太大了。容易扯到蛋。
“报告指挥官,第一枚运载火箭从两个小时竖起之后,已经进入了一小时准备时间,目前运载火箭一切状况良好,可以进入下一个准备阶段。”卫星发射中心的负责人,向李岚简单汇报了下发射准备工作。
运载火箭的倒计时从由发射窗口确定的发射时间前1个小时开始,叫做1小时准备。然后是30分钟准备、15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最后是从10开始倒数至1,运载火箭点火起飞。采用低温推进剂的运载火箭,由于低温推进剂极易蒸发,必须严格控制推进剂加注后的时间,因此常提前到离发射时间4小时就开始进入倒计时阶段。
“这一次发射全世界都在关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至于该怎么做,那是你们团队的事情,记住,不要让我失望。”
随着李岚的话传来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心的人员再一次忙碌了起来。发射工作进入1小时准备后,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小时,不管是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敢大意。发射场的各项工作均按时间程序由地面测试发射控制设备来操作,全自动的检测手段。主要的工作有:对箭上系统通电以进行射前功能检查,对火箭装订飞行程序和数据,进行精确瞄准,对推进剂贮箱进行增压,对采用低温推进剂的火箭补加推进剂,气路连接器、加注连接器自动脱开,遥测系统、外测系统的连接插头自动脱落。
到1分钟准备时,箭上系统由地面供电转为由箭上电池供电,经10秒钟自检正常后,电缆连接器自动脱落,电缆摆杆离开运载火箭摆到预定位置。这时运载火箭除底部只有一个经脱拔插头连接的电缆尚与地面连接外,其他一切与地面连接的插头均已完全脱开。射前30秒钟,发射场的测控系统与各地测控跟踪站开始启动。射前7秒钟,发射台周围的高速摄影机开拍,开始记录火箭点火起飞的实况。到0秒时火箭点火。当火箭离开发射台时,底部唯一尚连接着的电缆脱拔插头被拉脱,火箭与地面的有线控制完全中断。但如果在火箭点火尚未离开发射台前,发现火箭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地面可通过这根电缆对火箭实施紧急关机。
由于红警运载火箭一旦脱离后,便会自动销毁,所以,李岚也没有必要准备其他的工作,只要确保卫星上天即可。当然,他也希望利用这些脱落的运载火箭部件进行研究,但他也无法改变这一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当一切准备工作基本结束之后,发射工作便可进入倒计时阶段。倒计时阶段开始时,由指挥中心向发射场、火箭飞行过程中箭体分离后的落区、分布在各地的测控站、远洋测量舰队和有关部门统一发布口令。各部门、各单位接到口令后,根据时间统一勤务系统提供的统一时钟各自进入临射前的工作程序。
似忽是为了迎接这个伟大的时刻,连续大半个月阴沉的天空有所消散,阳光再一次挥洒在这片土地上。火箭发射场区一片紧张的战斗气氛。人们盼望已久的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就要开始了。
高大的发射装置早已放平,乳白色的巨型运载火箭,耸立在发射场上。各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和操作,随即撤离现场。满怀**地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在地下发射控制室里,指挥员凝视着电子钟的时间指示,听取各操作手报告的每一个字。作出决断,发出口令:
“十分钟准备”……“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随着最后几秒钟的到来。场区上的各种跟踪测量设备开机,高速摄影机、磁带记录仪等记录设备启动起来。
“点火!”令下。发射控制台上年轻的操纵员沉着果断地按下了电钮。火箭发射场立即传来连绵不绝的巨大轰鸣声。这声音像山崩,像海啸,震颤大地。巨大的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尾部喷着辉煌的火焰,直上云天。
“发射成功了!”人们吹呼着、目送着腾空而去的火龙。心潮像海浪一样翻滚。
火箭在蓝天扶摇直上。几秒钟后,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几十秒后,火箭排出的燃气在空中凝成烟雾,宛如一条白练在长空向东南方向延伸。最后在茫茫的天际里。渐渐变成了一个小亮点,穿出了大气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然而,八卦城内,建造完毕的卫星控制中心和基地第二层的指挥中心内。所有的仪器早已紧紧“咬”住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小亮点,精确地测定、记录和报告着火箭在每瞬间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姿态。每一秒钟都有大量的测量数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测控数据交换中心。控制中心通过各种精密设备和线路,把所有单位联接成一个紧张的战斗集体,及时地汇集、交换各参试单位之间的数据资料。不断地向控制台报告着火箭飞行数据,并且把所测信息和火箭飞行情况及时转送给发射场区的计控中心。喜讯不断传来:
“跟踪良好!”
“工作正常!”
“飞行正常!”
在飞行控制中心,一排排屏幕上,频频交换着五颜六色的数码,自动记录仪在显示板上轻轻地描下了火箭飞行轨迹的曲线。这条曲线,与事前标上去的理论弹道曲线紧密地吻合在一起。它形象地告诉人们:火箭内部仪器工作正常,火箭飞行正常!
不过,事情并没有结束,运载火箭还需要把卫星释放出去。
一箭多星的发射常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把几颗卫星一次送入一个相同的轨道上。第二种是分次分批释放卫星,使各颗卫星分别进入不同的轨道。就是说,运载火箭达到某一预定轨道速度时,先释放第一颗卫星,使卫星进入第一种轨道运行,然后火箭继续飞行,达到另一种预定的轨道速度时,又释放第二颗卫星,依此类推,逐个把卫星送入各自的运行轨道。
为了实现一箭多星,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首先是要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以便把质量更大的数卫星送入轨道。其次是需要掌握稳定可靠的“星-箭分离”技术,做万无一失。运载火箭在最后的飞行过程中,卫星按预告设计的程序从卫星舱里分离出来,不能相互碰撞,还需选择最佳的飞行路线和确定最佳分离时刻,使多卫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
另外,还必须考虑火箭运载卫星以后,火箭结构角度和重心分布发生变化,会使火箭在飞行中难以稳定,多卫星和火箭在飞行中,所载的电子设备可能会发生无线电干扰等特殊问题。从技术上说,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多种不同轨道的卫星是比较复杂的,不容易掌握。
这些东西,在红警基地运载火箭面前,似忽变得很容易,当最后一颗间谍卫星进入地球最高的同步轨道时,第一次的发射,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作为这件事情的主人公,李岚非常清晰的见到了这一画面,尽管他只看到了低轨那两个间谍卫星的,再往上就再也看不到。但是从运载火箭发射开始,控制台的全息实时投影已经将发射中心的实时画面投影到控制台中。整个运载火箭慢慢腾空之时,李岚感觉自己仿佛一直就在火箭的旁边,看着二三十米长的运载火箭,在自己身边摆脱地球引力,这种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特别是在助推火箭脱离的那种瞬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而当运载火箭进入低轨道时,在空寂在的太空中释放卫星时的那种优雅,令人深深的迷醉。这种经历,李岚相信,全世界没有人能够享受到。
在后面,由于基地只能模拟半径两百公里内的事物,当运载火箭进入更加无垠的太空时,他尽管看不到,但依然能够感受那种独特的震撼与自豪。
“助手,间谍卫星连接成功了没有?”在宣布卫星发射成功后,李岚便迫不及待的问助手,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急迫心情了。
“卫星已经连接完毕,六颗卫星全部运转正常,目前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助手回答道。
“基地是否可以看到间谍卫星看到的实时画面?”李岚问道。
“间谍卫星除了高空同步轨道之外,只要不进行变轨,在最低的轨道中,每86分钟会环绕地球一圈,并无法实时对地球进行监控,只能集中关注一片地区。才能获得最准确有效的消息。不过,基地可以连接到高轨道同步卫星,获得有效的实时数据,现在基地已经连接上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目前可以监控整个亚丁湾的基本情况。当然,间谍卫星获得的信息,并没有基地如此详细,还要配合一定的数据分析。”
“没关系,开始进行海陆空三军部队和独立导弹部队信息交汇。”挺高助手的回答,李岚也没有高兴,也没有失落,下达了命令。
“交汇正在进行,预计完成时间三秒,3、2、1,信息交汇完毕,兵种事实信息数据链建立成功。”
“很好!”李岚满意的点点头,起身,走出了控制台,在离开前,看了一眼基地地图上,在亚丁湾上逐渐增多的红色小点,嘴角微微一翘。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