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刘备又得瑟了

第一卷 第八百八十八章 刘备又得瑟了

易水南岸,楚军大营。

御帐中,甘宁惭愧的步入大帐,跪地向颜良请罪。

“此役本只是试探敌人虚实而言,非是兴霸之罪,兴霸不必自责。”颜良很是大度,并未追究甘宁失利的责任。

甘宁这才起身,拱手道:“当时臣只有一万兵马,若再多几万兵马,未必不能渡河,请陛下再给臣一个机会。”

颜良并没有回答,而笑着将目光转身庞统。

“易水河并不阔,汉国的细作可轻易的将我军动向报给刘备,即使我军再派更多的兵马,刘备也能及时做出反应,五万乌桓骑兵,足以挡下我二十万大军同时渡河,继续强行渡河,非是明智之举。”

庞统冷静了的分析了汉军的战力,表示不宜再强行渡河。

“若现在不强行渡河,就只能等到入冬易水结冰才能渡河了。”甘宁叹道。

庞统却摇头道:“眼下距入冬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今灭刘在即,岂能等那么久。再则,就算能够顺利过河,刘备以九万兵马,凭借着易京坚固的防线,未必挡不住我们二十五万大军的进攻。

御帐中,众臣们陷入了沉默。

庞统所言,确为事实,眼前这易京防线,似乎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刘备所仗者,无非是乌桓骑兵,倘若能灭了这乌桓骑兵,易京防线不足为惧。”沉默中,颜良淡淡出言,点出了关键所在。

“可是,刘备笃定了心思,要据守易水,又如何能以乌桓骑兵。与我们决战呢。”

甘宁的顾虑,也正是众臣的顾虑。

想要消灭乌桓骑兵,首先要能与之一战,但眼下连易水也渡不过去,又如何去与乌桓一战。

至于刘备,显然不可能派乌桓骑兵过河,主动前来送死。

“现在事情不就简单了,尔等就可集中智谋想一想,如何能诱使乌桓骑兵与我们一战。”颜良大声道。

众臣个个冥思苦想。思索起计策来。

蓦然间,庞统的嘴角掠起一抹诡笑,那般样子,显然心中已有了主意。

“丞相,莫不是有什么妙计了吗。速速道来吧。”颜良摆手一笑。

庞统先不答,却将目光转向甘宁:“兴霸,那乌桓骑兵你是交过手的,他们的装备如何?”

“乌桓多以轻骑为主,无论骑兵还是战马,多由皮甲为主,说实话。装备倒是很差劲。”甘宁语气中有几分不屑。

乌桓原为塞外游牧民族,缺钱缺铁缺技术,自然装备不了精良的铁铠,只有落后的皮甲。不光是乌桓,汉朝四周寄附的胡族,除了与汉族混杂最为紧密的羌人之外,其余胡族基本都是如此。

“这就对了。”庞统点了点头。“乌桓骑兵虽众,但其甲胄却极其脆弱。臣相相信,我军以五千铁浮屠重甲骑兵,若与之正面交锋,必可一举将之摧垮。”

铁浮屠!

庞统的话,蓦然提醒了所有人,纵使颜良,眼眸中也闪烁出一丝兴奋。

楚国骑兵自荆州时代就分为两种,一种是侧击迂回机动性极强的神行骑,也就是轻骑,另一种便是冲击力和防御力超强的铁浮屠,也就是重骑。

重骑这玩意儿是个极烧钱的兵种,光是那一套的马铠和人铠就耗资极重,再加上因为负甲的原因,无论是战马和骑士,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

当年袁绍盛极一时,军中有一千重骑,已经威震四下,而今颜良虽据十州之地,但也只能勉强都组成了一支五千余人的铁浮屠重骑。

然而自北伐以来,敌弱而我强,楚军大部分的战役都是攻坚战,铁浮屠因此就显得没有用武之地。

神行骑虽可利用其速度优势,快速的向敌人侧后发起进攻,但在正面进攻中,连普通的重步兵方阵都不见冲得破,更何况是全副武装的重骑。

以铁浮屠灭乌桓轻骑,倒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丞相所言甚是,只是现下这种形势,又如何诱使乌桓骑兵与朕的铁浮屠正面决战呢,这才是最关键的难题所在吧。”颜良冷静的说道。

庞统微微一笑:“臣正有一计,或许可逼得那大耳贼,不得不派出乌桓轻骑,与军铁浮屠正面决战。”

颜良神色一振,顿时便来了兴趣。

庞统当下便不紧不慢的,将自己的计策,诿诿道来。

众人是越听越觉新奇,不少人都觉得庞统此计,实在是有些太过冒险。

唯有颜良,却是微微点头,庞统所言的计策,很是对他的胃口。

“丞相此计甚妙,就这么办吧,刘备这大耳贼想龟缩不出,朕就逼他出来。”颜良冷笑道。

“丞相此计虽妙,不过,还需一个熟知地利之将,方能成就此功。”法正从旁提醒道。

颜良想了一想,高声道:“速传程普前来相见。”

……

庞统所献之计,正在暗中进行着,表面上,颜良却下旨,命诸将继续营造将要强渡易水的假象。

楚国二十五万大军,沿着易水铺开,大造木筏,声势浩大。

易京中龟缩的刘备,不敢小觑,命两岸细作严密监视楚军动向,以防颜良从他处偷渡易水。

颜良为了把戏演足,遂顺着刘备的心思,多次分兵,分从上下游假作偷渡易水。

刘备获悉之后,自然是马上派出乌桓骑兵,前去北岸阻截。

半个月的时间下来,楚军三次偷渡失败,损兵近两千余众,却未能在北岸寻得立足之地。

接连“挫败”楚军的渡河作战,对于刘备来说,这久违的连胜,足以令他欣喜若狂。

刘备又恢复了自信,渐渐甚至变得得意起来,他自信这一次,必可令颜良折戟于易水河畔。

欣喜之下的刘备,为了继续结好乌桓,自然是毫不吝惜,每战取胜,必都对乌桓易以重赏。

因是刘备当初从巨鹿逃得仓促,从邺城带出来的大批金银财货,都不得不丢度在路上,所以眼下刘备的库府中,并没有多少余财。

为了装阔绰,取悦乌桓人,刘备只能下令,命幽州诸郡县进献钱财,以充军需。

幽州本就非富庶之地,如今为刘备供应粮草军用,已是担子沉重,而今又加了额外的贡赋,更是不堪重负。

官府无钱,自然只有从百姓那里强征,一时间,幽州各郡百姓是怨声载道,暗中大骂刘备是暴君。

到了这个份上,刘备为了对付颜良,再也顾不得什么名声,对于百姓的怨恨,只充耳不闻,而且还连着下了数道圣旨,以催促贡献。

刘备虽有厚赏,但乌桓人却不怎么领情,他们依然是恶行不改,每每得胜,便四出**掳掠。

开始时,乌桓人还有所顾忌,只在得胜后才敢抢掠,到后来,在刘备的纵容下,他们稍有闲暇,便到处搜掠城乡。

易水北岸附近的郡县,从城市到乡村,不知多少民户被乌桓人抢掠一空,不知有多少人的妻女,为乌桓人抢回营中糟蹋。

对此,百姓个怨恨,张绣等不少文武大臣们,也都感到愤慨,曾多次的向刘备进言,请他对乌桓人加以警告。

刘备却怕得罪乌桓人,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依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过来对自己的大臣们,却是严加喝斥,强令他们不许再提此事。

张绣等大臣无奈,只能叹息着闭上嘴巴。

……

千里之外,勃海。

大海茫茫,风平浪静,只有一朵朵的白云,在头顶悠闲的漂浮着。

五十艘海船扬着满帆,正在海上飞速的航行。

太史慈立于船头,远望着前方,苍老的脸上闪烁着丝丝兴奋。

自归降大楚以来,颜良对太史慈极为赏识,将他的官职直接就拔到了镇东将军,如此优待,实令太史慈感恩不已。

只可惜,颜良麾下猛将如云,太史慈归降以来,并没什么立功的机会。

受此优待,却苦无寸功,太史慈心中一直存有不安,觉得自亏欠着颜良什么。

现如今,一心想立功报恩的太史慈,终于得到了机会,颜良将此重任交在了他的手头。

战船上装载的,乃是五千大楚铁浮屠,这些都是楚国精锐中的精锐,颜良能将这般重要的力量,放心的令太史慈统领,这份信任令太史慈感动万分。

心怀感恩的太史慈,迫切的要用一场大胜,来报答颜良对他的信任与厚待。

“快看,前边有海岸线了!”士卒大叫声的,打断了太史慈的神思。

太史慈精神一振,急是举目远望,果然见天海尽头,陆地的轮廓蜿蜒而现。

这时,左舷处,凌统的旗帜上挂出了信号旗,说目的地已至,叫全军准备登陆。

胸中斗志如火狂燃,太史慈把手中大枪紧紧一握,兴奋的喝道:“传令下去,命将士们披甲上马,准备随本将杀上宁河。”

号令传下,诸船的骑兵们精神大振,纷纷做起了准备,甲胄与兵器的碰撞声,响成了一片。

船行愈急,半个时辰后,陆地的情形,已是清清楚楚的映入了眼帘。

太史慈脸色冷峻如刃,心中只一个念头:杀上宁海,杀上渔阳郡,直取蓟县,抄了刘备的老巢!

(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